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
据法国《欧洲时报》报道,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3月8日在中国“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新中国成立至今,很多海外华侨华人捐赠文物给故宫或中国其它的博物馆,对推动海外流失文物回流作出了很大贡献。
中国文物学会的公开数据显示,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因战争、不正当贸易等原因,有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达100余万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数字也指出,海外民间收藏的中国文物是馆藏数量的10倍之多。
今年1月接掌故宫博物院的单霁翔此前担任中国国家文物局长。他指出,在过去很长一段历史中,中国流失到海外的文物有不同的身份和不同的境遇,总体来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涉案文物,另一类是正常流失到海外的文物。
单霁翔表示,对于那些正常流失到海外的文物,我们希望能够通过体面的和合法的方式回流到中国,如通过市场行为购买回来,或者通过有识之士的捐赠回来,“建国以来,海外华侨华人捐赠给故宫的文物就有很多件。”
“但涉案文物必须依照国际相关准则和中国宪法对待,对于涉案文物要依靠法律追索,而不能用国家资金赎回。我不赞成企业和个人去购买涉案文物。”他两次强调,华侨华人不要购买那些涉案文物。
由于文物回归交织各种复杂利益,现阶段依法追索面临着很大难度,因而民间购买和捐赠成为文物回流的重要补充方式。而市场信息畅通和有经济实力的华侨华人,成为推动文物回流的主力。2010年5月2日,海外中华文物保护促进会在美国费城成立,这是海外华人为保护中华文物而成立的第一个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