闸北携手“非遗”传承大师 开展抢救性保护行动
作者: 发布于:2012-07-04 点击: 文字:【
大】【
中】【
小】
摘要:
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764个传统工艺美术品种中,已有52.49%的品种陷入濒危状态……针对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现状,日前,闸北区教育局、上海行健职业学院发起主办“2012’传统工艺美术抢救性保护专家研讨会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作品交流展”,邀请部分国内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和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就如何抢救性保护传统工艺美术技艺奉献良策。副区长鲍英菁,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司巡视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屈盛瑞参加研讨 活动。
据悉,传统工艺美术主要品种包括工艺雕塑类 、刺绣和染织类等11类。造成其陷濒危状态的主要因素包括——
技师年龄结构老化:由国家文化部评定的365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已有20%去世,而在世的大师平均年龄也达到60岁左右,其中仍在从事创作和授徒的只有25%左右。
年轻人嫌苦不愿学:许多优秀传统工艺美术品工艺精细复杂,收益一般,许多年轻人甚至一些绝技传承人的子女,也嫌苦累而不愿学。
学校教育出现断裂:以往工艺美术行业专业人才均由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及其各地工艺美术院校输送。但1999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了清华大学,“工艺美术”被 “设计艺术”所取代,其他高校也无工艺美术专业。
此外,传统工艺美术物品所用的玉石、象牙等天然原材料短缺且价格昂贵,有关鼓励传统工艺美术发展的政策欠缺等,也是造成濒危的原因。
与会专家一致表示,对传统工艺美术实施抢救性保护十分有必要。他们认为,实施抢救性保护的方式主要有——
政府物质精神全力扶持。各级政府要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大力扶持传统工艺美术发展,像日本一样,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予以“人间国宝”般礼遇。屈盛瑞等专家对本区在政策上支持行健职业学院引进“象牙篾丝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传承人陈海龙的做法,予以了高度赞赏。
高校应为传承主要阵地。高校有丰富资源,理应成为传统工艺美术的发掘、传承的主要阵地。专家认为,行健职业学院将陈海龙大师引入学院,向学生传授传统象牙雕刻技艺,并腾出教学场馆,辟建传统工艺美术创意中心和艺术展示厅,有利于培养传承祖国传统工艺美术事业的技能型、创业型年轻人才。
发动社会公众广泛参与。专家指出,我国应该在社会公众中广泛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世界、国家、人类和民族的重要意义,发动更多人参与到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中。在此次研讨会上,行健职业学院聘请了张民辉、李文跃等5位技艺出众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客座教授,将轮流请这些大师为市民讲授各自传承的传统工艺美术项目的历史典故、人文价值,并向公众示范传播工艺品的制作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