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与《误入崂山》
作者: 发布于:2012-10-19 点击: 文字:【
大】【
中】【
小】
摘要:
吴冠中是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他为中国现代绘画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吴冠中是学贯中西的艺术大师,几十年来,他一直探索着将中西绘画艺术结合在一起。日前,吴冠中作品一日内二破成交最高纪录。本次拍卖,第139号拍品吴冠中《误入崂山》,以770万元的价格,刷新了荣宝斋04秋季大拍吴冠中作品《荷塘小鸭》创下的660万元的最高成交纪录;几分钟之后,第145号拍品吴冠中《黄土高原》被一海外藏家以1870万元的天价拍得,创下了吴冠中作品新的成交纪录,此价格也是目前在世中国画家作品在海内外艺术市场的最高纪录。作为融会中西的艺术大师,吴冠中先生作品的魅力是不分国界的,《黄土高原》被海外买家购得即是明证。
长期以来,他不懈地探索东西方绘画两种艺术语言的不同美学观念,坚韧不拔地实践着“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的创作理念,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他执著地守望着“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心底”的真切情感,表达了民族和大众的审美需求。吴冠中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化品格,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他的艺术观念和绘画创作就适应历史发展和时代的需要,推动了中国现代绘画观念的演变和发展。作为美术教育家,吴冠中注重学生艺术个性的培育。作为善思考的艺术家,他又勤于著述,立论独特,而且文字生动流畅。其中关于抽象美、形式美、形式决定内容、生活与艺术要如风筝不断线等观点,曾引起美术界的争论。《误入崂山》的创作过程,同青岛颇有渊源。
吴冠中(1919—2010,6,25),江苏省宜兴县人。父亲种田,兼作小学教员,父亲最大的希望希望他能进无锡师范,毕业后作一名小学教员。起初他学工科,因一次机缘参观了当时由画家林风眠主持的杭州艺专,便立即被五彩缤纷的艺术美迷住了,下决心改 行从艺,奉献终生。中学毕业后他考入了杭州艺专。1942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46年考取教育部公费留学,1947年到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随苏沸尔学校学习西洋美术史。他说,当时他本可以留在法国,像同学赵无极那样,但他志在将中西艺术结合在一起,将中国绘画艺术推向世界。他的精神正可用他的一本书名来概括,那就是“要艺术不要命”。毕业时正值新中国成立,于是他毅然回国,吴冠中1950年秋返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曾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政协委员等职。曾出版过《吴冠中素描、色彩画选》《吴冠中中国画选一辑》《东寻西找集》《吴冠中散文选》等。他的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等。中国画代表作有《春雪》及《狮子林》《长城》等。出版有《吴冠中画北国风光集》《吴冠中画选》《吴冠中油画写生》《吴冠中国画选辑》(1~4)及《东寻西找集》《风筝不断线》《天南地北》《谁家粉本》《吴冠中素描、色彩画选》《吴冠中中国画选一辑》《吴冠中散文选》等。
吴冠中最早画的作品多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画面充满诗意,他特别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最近几年他的画风有所变化,在一批反映黄土高原的作品中多用粗线,自成一种意境。最近,他获得了“法国文化艺术最高勋位”的荣誉。大英博物馆在1992年3月26日到5月10日推出一项前所未有的展览:吴冠中个展,展出44幅作品,作品是他1970 年以来所创作的油画﹑水墨及素描。此次展出号称“前所未有”,是由于吴冠中个人在欧洲的第一次个展,更是大英博物馆第一次为中国在世画家所办的展览。因此这次个展,不仅对吴冠中而言是他绘画生涯的再一次突破,也意味着东西艺术交流的向前发展。
1975年吴冠中来青岛写生,并以青岛崂山为题材而创作了《误入崂山》的画作。《误入崂山》的创作过程起因:俞寿宾在《误入崂山记》写道:“在有1975年初夏,著名画家吴冠中去崂山短期采风写生,我有幸陪同前往。车走北线经李村、王哥庄,来到一处军营。吃过午饭,司机要回青岛,这时有人建议:让司机走南线,顺路把我们捎到北九水,然后车回青岛,我们则徒步翻山回驻地。大家一致认为沿未走过的南线走一遍,可以让吴先生对崂山有个总体印象,对其选择写生景点很有益。吉普车把我们送到北九水后,我们开始向驻地方向进发。过了潮音瀑,进入一林场,遇见一老乡,我们向他核实行进的路线。他说:“前面走是能走的,只是你们不一定能找得到路。”当时我们并没有介意,但走出去不远,路就渐渐消失了,只有无声的大山横在我们的面前。我们知道,回头走更容易迷路,只能认准方向向前进。我们开始艰难地攀登那座没有路的山,希望登上山顶之后,就能看见大海,看见我们的驻地。但当我们登上山顶后,面对的又是一座山!在“走投无路”之中,我们翻过了第二座、第三座、第四座山……带的水喝完了,体能也基本耗尽了。但更糟糕的是:天黑了!我们只能在乱石和荆棘间摸索、爬行。当我们无力地爬上最后一座山峰时,惊喜地听到山下传来广播声,那是非常熟悉的《东方红》的曲子!经过与崂山10个小时的“搏斗”后,我们终于来到了一个村庄,一问,此地与预定目标偏离了10公里。
回到青岛,吴先生的一位学生来看望他,送给他一块美丽的崂山绿石,问他要不要在上面刻几个字。吴先生不假思索地说:“你就刻上‘误入崂山’四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