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内容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在传承与创新中突围
作者:    发布于:2013-10-19  点击:    文字:【】【】【

没有办学优势,没有生源优势,更没有地理优势,但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这所地处湖南益阳、基础薄弱、正式成立仅8年的高职学院,却在短短时间内快速发展:2007年在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2008年成为湖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0年成为全国100所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建设院校之一。  

“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整合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该说,这是学校发生巨变的重要原因。”亲身经历并领导着这所学校“突围”的校长余克泉,在记者与20多名师生座谈后,参观了学校著名的3栋“艺术工厂”和100多个“工作室”后,悠悠地总结说。  

传承文化——以湖南引以为傲的湘绣为切入点,主动对接和服务当地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开设传统工艺美术类专业,专业焕发活力,学校焕发生机  

40亩地,2间缝纫机室,2栋旧教学楼,不到1000名学生,这是14年前,余克泉从省城长沙来到地处益阳的湖南工艺美术职院时,学校的全部家底。“没有空调,天热时上班人手一块毛巾擦汗。”余克泉说,“全校才4部电话,校领导打个电话得到校办公室找主任。”   

学校的前身是职工大学和中专,1997年招生并轨后,学校招生非常困难,如今在环境艺术设计系任教的李固枝清楚地记得,1999年,为说服永州的一个学生,他在那学生家整整住了两天。  

学生招不到,借钱发工资,教职工人心惶惶,一些教师“招呼都不打”就走了。  

“怎么办?”余克泉和同事们心急如焚。  

之后三年,学校一方面狠抓内部管理和教学质量,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策划组织在长沙等地举办师生作品展、承办全国民间工艺美术年会等,学校略有起色,在校生达到1000多人,“不辞而别”的老师们也渐渐回校。2002年4月,学院抓住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契机,在1999年举办高职专业的基础上开始申办高职学院。  

2003年6月,余克泉由副校长升任校长。与此同时,学校获准筹建高职学院。他以前瞻性的战略思维,全方位深入思考学院发展问题,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内涵建设。  

“一定要创出自己的特色”,余克泉清楚地意识到。学校的特色是什么?朝什么方向发展?从2003年到2006年,学校连续组织几次全校性的大讨论,同时请来大批专家分析、诊断、定位。  

“湖南是工艺美术大省,拥有湘绣、陶瓷、菊花石雕、烟花炮竹等10个大类近百个品种,目前有25项传统工艺美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58项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且,湖南的文化产业迅猛发展,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在全国独树一帜,年产值超过400亿元。”说起这一切,余克泉数字娴熟滔滔不绝。  

“但另一方面,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凋零,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乏人。”余克泉说,专家们的预测是,近年内湖南省工艺美术、现代设计、文化创意等产业领域人才缺口每年在10万人以上。  

2005年3月,学校正式升为高职学院。“作为湖南唯一的工艺美术类高职学院,引领和推动传统工艺美术、现代艺术设计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良性发展,义不容辞。”他说。  

学校决定从湖南引以为傲的湘绣入手。  

2006年3月,全国首个湘绣设计与工艺专业在学校诞生了,当年9月招收首届湘绣班学生。被誉为“湘绣唯一代表性传承人”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刘爱云,全职到校担任专业课老师。  

“做绣师还要上大学?”考生报名踊跃。记者采访时看到,已从湖南农业大学本科毕业的黄进煜,硬是在工作两年后前来学院读高职,目的就是师从刘爱云学湘绣。“特别喜欢,以前一直想学这个,但找不到地方。”小黄说。进校一年多,他就能独立完成作品,“作品中有些针法,老一辈10年都不一定能学好。”刘爱云介绍自己的爱徒,满是欣慰。据悉,7年来,已有700多名“新绣才”顺利毕业,包括十几名“绣哥”,全被企业抢用;湖南连续两届“十大金牌绣女”中70%以上为该校在校学生或毕业生。  

湘绣专业的成功,让余克泉们找到了信心也找到了方向,学校相继开设雕塑、陶瓷、工艺品等专业,聘请小郁竹艺大师刘宗凡、陶瓷大师黄永平、根艺大师熊明瑞等到校开设大师工作室。由于专业设置适应社会需求,且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高,学校的社会美誉度大幅提升。在校生人数迅速增长到6000余人,校园面积也增加到350多亩。  

凝聚队伍——以大师工作室为凝聚点,把行业人才优势变为学校师资优势,给予教师充分发挥个性创造的舞台,形成了活跃的高校文化,学校师资队伍迅速发展壮大  

专业选定了,大师请来了,怎么用?其他师资怎么解决?湖南本就经济欠发达,而学校所处的益阳,还缺乏地理优势。但记者采访发现,学校却聚集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  

2006年3月,已经68岁的湘绣大师刘爱云,被请到学校的时候,以为只是“干一阵子就走”,没想到7年了,她越来越喜欢这个地方, “湘绣终于后继有人了。”她高兴地说。学校为她专门建立了工作室,组织了老中青各层次成员27人(包括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1人,国家一级画师1人,省级刺绣大师4人,教授2人)的教学创新团队。湘绣学生在大师工作室实习至少一年以上;2012年4月下旬5月上旬,学校在湖南省博物馆隆重举行了“新湘绣”展览,展览原创作品130多件。企业赞誉“新湘绣”代表了湘绣创新发展方向,清华大学张夫也教授评价“新湘绣是持经达变、借古开今的经典模式”。  

像这样的大师工作室,还有刘宗凡大师竹艺工作室、黄永平大师陶瓷工作室和熊明瑞大师根艺工作室,并规划三年内建立土家织锦、菊花石雕、扎蜡染等非遗项目大师工作室,成系统地传承、保护、研究湖南代表性非遗项目。  

“把大师请进高校留在高校就是对非遗最好的保护。”余克泉说,“我们把大师请到高校,一方面提高了大师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能更好地保护大师;另一方面,促进了传统工艺绝技的传承,能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今,湖南工艺美术职院以大师工作室为凝聚点,聚集了一支极具竞争力的师资队伍,教职工队伍增长到原来的三倍多,其中就包括一大批行业大师、教学名师、骨干专业教师。而在1999年,这一数据不过110人。  

记者在学校采访发现,操外地口音的老师比比皆是。徐特艺,天津美院雕塑专业毕业,土生土长的天津人,毕业一年后来校工作,至今整整9年;张继荣,湖北石首人,湖南著名服装品牌“益鑫泰”设计总监,如今是学校服装艺术设计系副主任;穆雪梅,鲁艺毕业,辽宁沈阳人,但她和丈夫双双选择到益阳,“之前从来不知道这个地方,没想到来了后干得非常开心。”正带着学生们在2号“艺术工厂”实训的穆雪梅对记者说。  

个中的转变着实令人称奇。一个重要原因是学校花大力气整合行业人才队伍。“这些年,我们引进人才更看重行业背景和企业经历。”学校宣传统战部部长杨益斌说,如有个搞机械维修的老师,学历不高,但丝网印刷、喷墨印花等“多项全能”,学校不拘一格录用了他。  

更难得的是,学校还给教师们创造了对接产业的广阔舞台,鼓励教师承接项目并将项目引进工作室,将真实项目与专业教学有机结合,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老师专业能力提高了,经济收入增加了,还可以带着学生做项目,何乐而不为?”余克泉说,这一独特的校园文化,既吸引了大批优秀师资,又让学生们有了真枪实弹的实习机会,还促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据不完全统计,全校至少有60%的专业教师有自己的公司或在外承接业务,环境艺术设计系一位教师开办了自己的公司,承揽了全国许多省市的中国银行储蓄网点的室内外设计、装修。  

创新模式——以课堂改革为核心点,推出“专业+项目+工作室”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理论与技能俱佳,广受用人单位欢迎  

记者采访中发现,本已经是吃饭时间,但工业设计专业大二学生熊东强仍在专心致志地打磨一辆汽车模型,在他面前,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工具。而整个教室,其实就是个小制作工间,没有整齐划一的桌椅,只有各种各样的制作材料和工具。  

在湖南工艺美术职院,这样的教室被他们称作“项目教学工作室”,全院29个专业(方向)共有300多个工作室。“工作室营造了一个仿真职场环境,上课期间,师生在‘做中教’、‘做中学’,按照企业要求完成规定的实训任务,实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做合一。”一身工装满手泥正领着学生做项目的徐特艺告诉记者。  

成立工作室的目的还不仅如此。学校要求专业教师将企业真实项目引进课堂、引进工作室,重构项目导向模块化课程体系,全面实施项目教学,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适岗能力,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而这样的企业项目,学校每年要引进1000多项,引自益阳、长沙和全国各地。  

这就是湖南工艺美术职院在全国率先构建的“专业+项目+工作室”的人才培养模式,而这种以课堂改革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覆盖全校所有专业。  

课堂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人们印象中,我们这样的高职生或许是不爱学习的,大学三年只为混个文凭。实际上有不少同学也是如此。但工作室的教学模式改变了我们混文凭的想法,因为这些学的东西真的有用。而且,这样的教学模式激发了我们的创意与竞争意识。”雕塑艺术设计专业大二学生胡世盛说。因为专业能力突出,20岁的他已经和同学在校外设立了自己的雕塑创意工作室,接单范围包括各类装饰、设计等业务;他的同学龙须,大学期间接了9单业务,没毕业存款就达到30多万元;他的师兄,2008年毕业的水晶,干脆将自己的公司办到了工作室,“拿到业务都给师弟师妹们做”,水晶说,他开的工价是每天100至150元。记者采访时,大二学生熊广,就接到水晶的一个单,1200元。  

课堂改革也激发了教师的职业热情。“像我们这样的创意行业,如果单独上理论或进行实训,有时很多灵感是得不到激发的。而工作室则不同,很多创意在大家讨论或上课过程中迸发,而且可以立即转化为作品。还有,你得在学生面前表现出一点水平吧,那种南郭先生是混不下去。”环境艺术设计系教师李固枝说,他所在系,有70多间工作室,全部是公司化管理,学生成绩也是根据他们在工作室、工厂的综合表现来打分。而服装艺术设计系,除了引进项目外,还将大赛引入课堂,全国所有相关的大赛,全部作为课程作业组织学生参加,“今年上半年就拿到2个国际奖项和4个国家级奖项了。”系副主任张继荣说,在刚刚结束的全国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中,他的学生肖慕笛就得了二等奖。  

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以湘绣设计与工艺专业为例,该专业实现了学生作品100%即产品,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100%,就业率达100%,企业满意度达98%以上。而全校近年的毕业生就业率创业率均居湖南省高职院校前列,并多次评为湖南省大学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2008年以来,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在全省职业院校和一些外省院校得到推广应用。

 
 
中国美术家协会 | 中国书法家协会 | 中国美术馆 | 中国美术院校网 | 中国书画信息网 | 全国美术出版网 | 荣宝斋网 | 书画拍卖信息网
页面版权所有: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 ICP备10054186号
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法律顾问:张建国[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

Published at 2013-10-19 9:37:10, Powered By 华企立方(丁川 15017333745 qq:100538511 email:qcjxberin@21cn.com bbs.yibub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