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工
工艺美术—木雕船
艺美术是造型艺术之一。它是制造出来的艺术(craft)。工艺美术品是以手工艺技巧制成的与实用相结合并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随着时代的发展,工艺美术已不局限于手工艺,而是与机器工业,甚至与大工业相结合,把实用品艺术化,或艺术品实用化。
产生
它是因人们的实际生活要求而产生的,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极密切的关系。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悠久,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国际上素负盛名。工艺美术起源于人类开始制造工具的时代。工艺美术大多是劳动人民直接创造的,同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密切相关。它的产生,常因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经济条件、文化技术水平、民族风尚和审美观点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色。马克思说:“工艺学会揭
口品吕田皮雕画—半夜梅 [3]
示出人对
工艺美术—新版核舟
自然的能动关系,人的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以及人的社会生活条件和由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直接生产过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既然工艺学是人类起源的重要佐证,那么工艺美术的起源也就毫无疑问地可以追溯到人类起源的时候了。史前考古学的成就告诉我们:一种充分发展了的、复杂化的艺术在冰河时期就存在着。在这段时间内,人类学会了用符号来装饰自己、装饰工具、装饰坟墓以及居住的房屋。“冰河时期的艺术家们发展了几乎是艺术生产的各种加工技巧,包括石质的、骨质的、象牙的、泥土的
圆雕、浮雕以及这些材料上各种刻画符号。”此外,从出土的石器时代的文物看,原始人的工具上常常有各种物形或几何形的装饰,因其加工的精美,我们很难分辨出它们究竟是工具还是工艺美术品。因此,我们认为工艺美术起源于人类开始制造工具的时代。“正是
工艺美术—新版核舟
在几万年的工具制造中,人类获得了对形式感的巨大敏感,以及在此基础上积累起来的技巧,才使得某些艺术,尤其是造型艺术的产生成为可能”,工艺美术经历了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才逐渐形成。
特种工艺
艺用陶瓷、金属工艺、玻璃工艺、艺用搪瓷、漆器工艺、雕刻工艺。
艺用纺织
提花纺织、织毯工艺、抽纱工艺、 绣织工艺。
工艺绘画
民间工艺
灯笼、 剪纸、风筝、花灯、泥人、面人、糖人等。
编结工艺
竹编、草编、棕编、麦秆编、绳编。
图书装帧
旋风装、蝴蝶装、筒子装、线装、胶装、胶线装、硬壳装,护封、腰封,特装。
工艺篆刻
在玉石、
印章、
冻石、牛角、兽骨、黄金、青铜、紫铜等材质上,意向刻刀书法、世相组字。
应用艺术
洮砚雕刻《水月观音》
是指用手工或机械的手段制造物质产品,而该产品既有物质生活的功能性,又有精神生活的审美性。应用艺术和
手工艺的意思基本上是不同的,如要用一句简单的话来分别,可说是“极致的手工艺之美就是工艺美术”,手工艺的定义涵养了民间美术、一般手工制品,而且往往局限在手工制作的狭义上。但工艺美术一词却能包括机器制造出,具有手工质感的物品。而且工艺美术下的物质产品,多为量少质精,价高罕见。但手工艺下的物品,虽也有量少质精的部份,但价格多半较平价,也不难在地区的特产店看见。
造型美
工艺美术的造型是设计者
艺术构思借以表现的具体形象,是审美观念得以表现的物质条件,对工艺美术造型美的鉴赏一般有如下
基本原则
西欧雕刻家享利·摩尔谈他的“形体”造型时说,要“表现人或动物的特点和个性的”,“这些形体本身的意义和重要性就在于它们是人类实践的经验所赋予的,是基于人类的感觉习惯之上的。”人们对形体的认识和感觉——设计师自己的“心理内容”——决定了形体的意义,正是“心理内容”决定了设计造型的性质。如人们常说“三角形”代表稳定性,但三角形如用在人物的面部表情上,“三角眼”就和狡诈、阴险的性格行为相联系了。所以说,内容决定形式是造型设计的基本原则,我们只有对工艺品各种形态、线条、布局、层次进行观察、体验,去了解艺术家所要表现的意蕴,才能鉴赏工艺造型的美丑优劣。
造型风格与造型美
工艺美术
造型手法的风格特点直接影响造型,使造型呈现出不同的格调和态势。一般说来,工艺造型手法有“简法洗练”与“纷繁复杂”两大类型,这两者对立统一,在工艺美术造型中都有各自的表现范畴。传统的泥塑、瓷雕人物及大量日用器皿等的造型常以“洗练”为主,有时几根简单的线条就能使人物顾盼生辉。而在精美雕刻、镂空漆雕、花丝工艺等方面,常显出“纷繁复杂”的“特异功能”。
基本类型
韵律美。“在自然界有着无限多样的形状和韵律。”正是这些形状和韵律,为工艺造型发现和表现各种审美体验时,提供了可供创作借鉴的契机。一匹马、一只猫、一朵花、一株草,经过工艺师的加工再现,都可能成为美不胜收的工艺品。湖南根雕艺术家
刘元印有一组题为《牧歌》的根雕作品,中心位置上是一个牧童在吹短笛,“一条根须”向前伸去,酷似劳动后休息时那伸展的腿;牧童周围错落有致地安放着匍匐的猎狗、嬉戏的角鹿、吃草的羊儿,一派悠然自得的气韵。这组根雕整体布局疏密相间,有主有从,谐趣交融。深褐色的树根造型粗犷自然,加上变形造型手法的运用,使似又非似的形体恰当地表现了放牧生活的诗情画意,充分体现了工艺造型的韵律美。
气势美。“人对世界的征服和琳琅满目的对象,表现在具体形象、图景和意境上,则是力量、运动和速度”,它们构成了工艺造型中静与动的相对统一。这种造型把速度和力量用运动的形体凝固下来,去展现生活中的千姿百态。这种被凝固的形态产生一种欲动不能、欲静却动的审美效果,形成一种流动的气韵和力量,这就是气势美。甘肃武威出土的汉代著名铜器“
马踏飞燕”,反映了我国工艺美术造型的高度成就。那四蹄飞扬的“铜马”,肌体骠健、气势昂扬,马尾在急速奔跑中高高扬起,“就在这种粗轮廓的整体形象的飞扬流动中,表现出力量、运动以及由之而形成的‘气势’的美。在汉代艺术中,运动、力量、‘气势’就是它的本质。”这种形神兼备的气势美,即便是绚丽的
唐三彩和精细的宋画像砖也难以企及。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观的“秦王
兵马俑”,身高体大与真人相当,那矫健的体态、结实的筋肉感、富有弹性的造型曲线,蕴蓄着蓬勃的生命力。那数以千计的“特征”战士站在那里,向我们展示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引起鉴赏者的惊叹和反思,其造型的
艺术魅力达到了惊心动魄的地步。
严谨美。工艺美术的适用与审美统一的原则,确立了工艺造型结构上严谨的特点。如长沙马王堆出土的随葬漆器中,有一套耳杯盒,其工艺造型达到了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是工艺造型结构严谨的典范:“一个口径19×16.5 厘米,高12.2 厘米的椭圆形耳杯盒,盒内可以套装耳杯七件,盒盖和器身以子母口扣合;由于设计的巧妙,在使用上充分利用了盒体的有效空间,盒内七件耳杯叠放严密稳当,造型图案都很精美。”其工艺造型水平简直是
鬼斧神工般丝丝入扣,无懈可击。
工艺造型除讲求韵律、气势、严谨外,还崇尚大方流畅、和谐稳定等,有待大家在鉴赏中发现和体会。这里附带提及一下我国民间工艺中造型的一些简要法则。如“站七、坐五、盘三、跪四”,“一手遮半睑,二手全不见”,是讲人体比例的;“男做胸、女做腰”,是讲人体姿态、造型要有特征;在人物面部造型上“若要笑,眼角吊,若要恶,眉眼鼻口齐一撮”,揭示了
肌肉运动与内心情感外露的联系。这些法则道出了劳动人民的审美经验,启示我们:美的造型应该是有性格的、合比例的、体现特征的,是一个匀称、生动和谐的整体。
工
工艺美术—东汉张衡地动仪
艺美术往往受到它的实用性和制作条件、所使用的材料的制约,认识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首先要抓住这一实质。
适用性与审美性
工艺美术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它同建筑一样,具有两种基本的社会职能,即同时满足人们生活上的实际需要和思想上
美感上的需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工艺品首先是适用的,然后才是美的。不能照明的台灯,不能书写的
钢笔,无论其外形装饰多么精美,也是没有审美价值的。正因为这样,许多陈设工艺在设计上也就适用的方向发展,如装饰用大型插屏可兼作挡风和分隔大型厅堂的屏风就是一例。但这并不否认单纯装饰用的工艺美术品的存在与发展。从广义上说,装饰用的陈设工艺其装饰功能的发挥,即是它的适用性的一种体现。由此看来,日用工艺品的审美价值主要是通过适用性的发挥才得以完美体现的。而对陈设工艺品来说,它的适用性正是通过审美价值显示出来的。在这里,“适用”是具体的,“美”是抽象的,这种“具体”和“抽象”的对立与统一,使得许多工艺美术品能历经世事沧桑而永葆其环境的、历史的、
社会
工艺美术—寿山石雕《花果篮》
的各种美的形态和意念的青春。勿容置疑,适用与审美相结合,是工艺美术本质的、首要的特征。工艺美术品的审美性还同时受到工艺种类特性的制约。各类工艺品的审美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就看这类工艺品的特征是否得到完美的发挥。例如,雕刻是刀锉的艺术,必须根据不同的材料,采取不同的运刀方式,选用合适的工具,运用多样的刻镂技巧来完成雕刻制作。中国明代的“
核舟”就充分发挥了这类工艺的特点。明末
魏学洢曾有详实记载,在一枚长而窄的桃核上,当时的艺人
王叔远,刻上了五个人、八扇窗,还刻出了一张船篷、一支船桨、一个火炉、一把壶、一卷书、一副念珠。更为奇特的是上面还刻有
对联,题名篆文共34 个字。人物神态各异,刀痕细如蚊足,雕刻工艺如此精湛的发挥为古今作品中所罕见。又如当今刺绣奇葩“
双面绣”,就是充分发挥刺绣各种针法、技法的“绝活”,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因此,当我们在鉴赏
工艺美术作品时,必须看其自身工艺特征在制作过程中受材料、工具、制作水平的限制的发挥程度,发挥程度越高,其
工艺美学价值就越大。工艺美的效果不在于所用材料的贵贱。一粒金刚石、一块纯金、一支象牙就其经济价值而言实属很高,但在工艺美学的范畴中如果它们没有被用来进行工艺创作,那么,它们的
美学价值也就同一粒核桃、一块胶泥、一支
工艺美术
竹子那样等于零。因此,工艺美术鉴赏不能也不允许就工艺材料的贵贱来区分其艺术价值的高低,而是要视其材料是否合理、充分地利用、改造的水平来鉴别优劣。如:石料的颜色不纯,是原材料的严重缺点,有时可以使一件即将完成的雕刻工艺品毁于一旦。然而,我国玉雕艺人处理原材料斑痕的优良传统就是所谓的“巧做”。换句话说就是审时度势、因材施技。现代雕刻家
王鲁桓的印纽雕刻作品,正可说明这一问题:艺术家把印石上的墨绿色斑痕,雕刻成栩栩如生的甲虫,化弊为利。对这一处理,美学家
王朝闻评价说:“如果不是像他这样由墨绿色的斑痕引起‘剥出’一只甲虫的灵感,而把刻好的甲虫胶合在不同颜色的石材上,不论他的刻制技术多么高明,也难以引起观察者的惊叹。作者依靠自己那种被动中求主动,变缺点为优点的才能和智慧,服从同时又突破了原材料的局限性,表现了艺术家的才能。”又如
嵊县工艺竹编厂制作的“麻姑献寿”,其材料运用也有独到之处。工艺师用绣花针把一片比纸还薄的2.8 公分宽的篾片刻画成150 根细丝,再用银针挑穿引编,制成了仙姑细腻的肌肤、头发以及随风飘扬的衣裙、飘带,使仙女造型优美动人,给人一种婀娜飘逸的美感。因此,对原材料运用改造的合理与充分的程度,直接影响着作品的审美效果。工艺制品的协调感体现于色彩和谐、大小适度、布局合
工艺美术
理,以及与环境搭配的恰当等方面,这是工艺美的高级境界,即通常强调的一个“宜”字。如金属工艺品《麒麟送子》,这个作品取材于麒麟送子的民间传说。作者
刘禾在一整块铜片上,经过三十多次錾烧才成型制成铜盘。铜盘底上飘浮着的
祥云烘托着一个挂着长命锁的儿童,他头戴盔缨,骑坐在麒麟上,犹如在白云上行走,圆墩墩的脸蛋虎虎有生气,那右手托着如意,左手扶住麒麟角的
姿态矫健而有神采。盘边镶着银蓝色的蝙蝠花边,寓意着幸福、安宁。这幅作品不仅整体造型优美端庄,色调古朴自然,而且有很普遍的鉴赏价值,能激起人们热爱生命的联想,蕴含着人类为繁衍、生存而奋斗的哲理,充分显示了工艺品整体协调美的力量。当工艺品与其存放的环境也达到协调一致时,工艺品的协调美又能得到更充分的展现。如人民大会堂湖南厅内的湘绣大插屏的布置,就极富湖南的乡土情调。特别是双面绣上那双双戏水的鸭子和朵朵出水的芙蓉,一下子就把人带到了烟波浩渺的洞庭
水乡,引出许多美的联想,情趣盎然,一派生机,收到了很好的审美效果。
工艺形象的特征及因素
“工艺品主要以色彩、结构和形体造型来表现一定时代民族的宽泛而朦胧的情感气氛。”它一般不是再现、摹
工艺美术—镂雕象牙球《友谊第一》
拟客观对象,即使以现实对象造型,也是把对象当作情感的外在形式而已,所以说工艺美术品是人的本质感情对象化的产物。因此,我们只有透过工艺形象的外在形式去理解作品的内在情感,才能找到领悟象征意蕴的基本途径,品鉴作品的
崇高美。工艺形象的象征性与艺术类型的变化发展有关,而这种变化和发展又使工艺形象的崇高美有了展现的依据与可能。在
象征主义艺术产生和发展中有这样一种情况:人们将对神的崇拜这一精神内容与表现神的物质形式混在一起,如牛、猴子、蛇都被当成神来崇拜。“这一情况,反映到艺术中,一方面认识到神不是感觉对象,另一方面却又把感觉对象当作神。这是一个矛盾。为了克服这个矛盾,于是他们就把感觉对象拿来加以夸张、歪曲,用来象征神”,这样一来,就产生了诸如三头六臂、千手佛、千眼佛等众多的神像,而这些形象有许多又成为工艺美术品的传统题材,作为人们对超越自然、战胜自我的一种力量的象征。拿工艺美术珍品《
六臂佛锁蛟龙》来说吧,这是当代琢玉大师
潘秉衡的作品。作者巧妙地利用珊瑚的多枝的特性设计了一个
六臂佛,用余料琢出一条约10 厘米高的蛟龙。作者从象征的角度构思,以六臂佛代表人的力量,蛟龙代表肆虐的洪水。一条30 厘米长的锁链从“佛”的右手臂琢出,锁住了“龙”的脖颈,“佛”与“龙”之间成了胜利者与被降服者的关系,人们从这件作品中感到“制服洪水”的喜悦,受到“人定胜天”的鼓舞。作品的象征意蕴与审美的自豪感、胜利感联系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富有搏击力和竞争心的崇高美。工艺形象的象征性还与历史的、社会的因素有关,只有把作品放在历史的、社会的大背景中,才能更准确地品鉴工艺品的象征意蕴和崇高美。如工艺美术品中的一些孤品、珍品,它们之所以被视为无价之宝,除了材料质地与工艺水平等因素外,就由于历史的、社会的原因赋予这些作品以准确、深刻、普遍和特有的象征意蕴与崇高美。在我国古代工艺制品中,有许多鼎。从实用价值来看,它是一种炊器,也可作烹人的刑具和炼丹煮药的用具。鼎的另一用途是作为立国的重器,是一种权利的象征;鼎在
奴隶社会盛行,是与当时礼仪等级的威严性相适应的。商代的“司母戊大鼎”,造形庞大、浑厚,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鼎。它的腹部的兽面纹,有首无身;两眼突出的饕餮纹样狰狞可怖,庄重、威严而又神秘。“在那看来狞厉可畏的威吓神秘中,积淀着一股深沉的历史力量。它的神秘恐怖正是与这种无可阻挡的巨大历史力量相结合,才成为美——崇高的。”“动辄杀戮千百俘虏、奴隶的历史年代早成过去,但代表、体现这个时代精神的
青铜艺术之所以至今为我们欣赏、赞叹不绝,不正是在于它们体现了这种被神秘化了的客观历史前进的超人力量吗?正是这种超人的历史力量才构成了青铜艺术的狞厉美的本质。”今天,这保留着人类社会童年气派的,天真、拙朴、神秘、狞厉美的鼎,向人们展现出一个时代的特征,显示着后来者无可企及的崇高美。工艺形象的象征性,与其他门类的文化艺术及民族的审美习惯也有关系;提高文化艺术素养,了解民族民间文化的审美理想,就能更全面地认识工艺品的象征意蕴与崇高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各类文化艺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总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借鉴的,因此代表民族优良传统的崇高精神和审美意向也常在工艺形象中体现出来,使工艺形象的崇高美带有文学色彩和典型含义。如《西游记》里的
孙悟空、猪八戒常成为瓷雕、
泥塑的“头面”人物,《红楼梦》中的种种故事也常成为雕刻、刺绣等工艺作品的题材,随之“不畏艰辛”、“反封建”等典型意义也就带进了工艺品,大大丰富了工艺形象所能展示的内容。曾被鲁迅先生誉为“深沉雄大”的艺术——砖刻作品中,有一件题为“背水一战”的巨型作品,它长3.3 米,高1.2 米,由近30 块各重几十斤的厚砖拼成,由天津市锡伯族女画家
王惕和她的丈夫阎绍民创作。《
背水一战》取材于《
史记·淮阴侯列传》,作品充分发挥了砖刻艺术(大型作品)的特长,用气势磅礴的画面、古朴遒劲的刀法,表现了
韩信带兵与赵军拼死作战的宏伟场景。那昂扬的战马、挥舞的干戈、战死者的身躯、战斗者的风姿向人们展示着勇气和力量,鉴赏者感受到的不是战斗流血的残酷,而是“决一死战”的勇敢无畏的崇高精神。这种象征意蕴在史诗般的画面中,表现得极为突出,使作品具有真正的艺术生命,创造了崇高的审美意境,令人振奋不已。在姹紫嫣红、琳琅满目的民间工艺品中,“
龙凤呈祥”、“吉(鸡)庆有余(鱼)”、“麻姑献寿”、“天女散花”等一些象征喜庆、吉祥、延年益寿、幸福和平的题材常被反复表现,而且备受欢迎。拿剪纸来说,它凝聚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情感和心理意识,堪称民族艺术的
瑰宝。贵州
谢志成剪的《鸡冠花》就采用了传统的谐音象征手法,将鸡、鱼组合在同一画面内,象征“吉庆有余”。又如北京工艺品中“绒花”象征“荣华”,
惠山泥塑“阿福”——一个小小的笑面泥娃娃——象征幸福,它们都是很受欢迎的民间小工艺品。究其原因,除了各自的技艺特长在匠人手中被充分展现外,关键是这些作品的美好的象征意蕴能被广大人民群众理解和接受,表达了人们的审美理想。此外,在工艺品中有许多作品并没有直接的象征意蕴,而是作为单纯的装饰品而生产的,它反映了人们的一种审美要求。如陈列在人民大会堂广东厅的象牙雕刻《
伎乐天》,这个作品中有一个部件是个五十层的象牙球,那精细的刀工和镂空雕的技术如神仙造化般奇巧。作品本身并不是企图教诲人的,但那出神入化的技艺却使人感到工艺师勤劳、严谨的作风和坚韧、刚毅的精神,间接地让鉴赏者受到一种智慧与力量的熏陶。这些作品,在表现工艺师精湛技艺与非凡才智的同时,也象征着人的伟大创造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们所表现的高超的技艺美同样是崇高的,人类不就是凭着这种“无所不能、无所不及”的精神去探索、去进取的么!工艺美术品中上述的这种情况,与艺术表演中的“绝招”有某些相似之处。如有的相声演员表演高难的绕口令与贯口时,那吐词运气的功夫,让人难以置信;又如舞蹈演员的旋转,京剧演员的小翻,能连续上百个,当观众为演员的精彩表演鼓掌时,同时也是在赞叹他们创造这种高超技艺美的智慧和勤奋。对技艺性很强的工艺精品的象征性的理解,是审美主体在自身的感受中总结升华出来的;对于工艺美术品来说,这一审美作用也是不能忽视的。总之,只有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联系历史的、社会的、民族的诸方面的因素,才能更好地认识工艺品的象征意蕴,领悟通过这种意蕴所表现出来的工艺品的崇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