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内容
正视现实 迎接挑战 规划未来——“十二五”时期中国美术发展战略座谈会综述
作者:admin    发布于:2011-04-27  点击:    文字:【】【】【

正视现实 迎接挑战 规划未来

——“十二五”时期中国美术发展战略座谈会综述

杨萍 赵昆

    为了配合国家“十二五”规划,2011年1月11日上午,中国美术家协会召集在京主席团成员、著名美术家、理论家,以及相关美术机构负责人,在中国文联会议室举办“‘十二五’时期中国美术发展战略座谈会”。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吴长江、秘书长刘健、副秘书长张旭光、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副主任赵卫东,美术专家代表詹建俊、侯一民、邵大箴、薛永年、郭怡孮、孙景波、朱青生、杨飞云、朝戈、丁宁、张元、余丁、郑工、张晓凌、刘进安、李翔、马书林、杭间,中国美协机关干部,以及《人民日报》、《中国艺术报》、《中国文化报》、《荣宝斋》等媒体记者约50多人参加了座谈会。

图为座谈会现场。

刘健主持会议

    中国美协为此次座谈会进行了周详地筹备,提前拟定了有关中国美术发展的9个讨论提纲供专家们思考,其中包括服务大局、完善工作机制、打造美术活动品牌、理论评论、对外美术交流等内容。座谈会由刘健秘书长主持,他对9个讨论提纲做了解释:这9个提纲与当前中国美术所面临的际遇一致。首先是服务我国国家文化战略,巩固和增强中国美术在国家文化战略的地位,增强中国美术在国际影响力;其次在文艺大发展大繁荣的态势中把握住中国美术空前发展历史机遇,规划未来,尊重艺术创作规律,多出精品力作,多出人才;其三,服务于基层,服务于大众,做好三贴近。到会的学者和专家们围绕议题和其他一些重大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建言,因故未到会的专家提交了书面发言。

一、正视中国美术现实,开拓新思路。

    刘大为开宗明义地指出,新的五年中,中国美术在国内繁荣、国际交流两方面要有新思路、新突破,需要美术界同仁共同思考和承担。他说,近年来,美术事业空前繁荣,各类社会机构都在参与美术活动,中国美协面临着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现实局面。中国美协要发挥优势、正视不足,加强创作、展览、理论研讨等各项美术活动的学术性。珍视中国美协的重要品牌性展览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提升中国美协的其他品牌性展览的学术含量和影响。继续重视国际美术交流,采用多种手段“请进来、派出去”,使协会的工作能够在国际美术交流当中取得重要的突破。

刘大为发言。

    中国文联书记处书记、中国美协副主席冯远在书面发言中从五个方面对“十二五”时期中国美术的发展进行了阐述。他指出,1.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配合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挥美术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2.美术惠民,服务社会。开展送文化下基层,组织辅导企业职工农民社区文化建设,关心院校美术教育和青少年人才培养;3.创新艺术,服务人才。加强艺术本体研究,抓好学术建设,抓作品,出人才。鼓励美术家大胆创新,弘扬主旋律,尊重包容多样化;4.保障权益,服务外宣。提倡美术家修身律已、自我教育,学会运用教育、法律、舆论等手段,维护美术家的基本权益,引导美术家知荣辱、讲正气、尽义务,形成健康的行业风气。积极配合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方针政策,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组织策划各种美术交流活动,扩大中华艺术的国际影响力;5.双业并举,服务事业。坚持一手抓好公益性美术创作活动展示交流,一手扶持经营型美术产业发展,注重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二、树立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中国美术理论和评价体系,坚持中国美术特色。

    专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中国美术发展面临的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关键是要建构当代中国美术的核心价值体系,确立国家美术的精神取向和品质判断的美术理论体系,增强中国美术的国际话语权,打造中国美术时代。

    詹建俊指出应该重视中国当代艺术理论的建构,加强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很长时间以来,国家只是针对某一时期提出一些有利于美术发展的政策,但是缺少有系统的、自主的价值观、美术观的理论建树,这成为影响中国美术发展的关键问题。因此,他建议进行中国文化系统的、基础的理论建设,对发掘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如何结合当代文化发展进行新的创造性的建构,使之成为具有文化传承的、自主的理论结构,使它能够有效地在当代中国和国际起重大影响,能够和西方理论对话,能够引领美术创作者。

     郭怡孮从中国画谈到中国美术的发展。他说,中国画按照中国人的哲理、文脉和画笔延绵不断的发展和丰富,自成体系,成为综合性的文化载体。因此,第一,加强中国画的播布。加强中国画理论建设,加强对中国画精神性、文化内涵、民族特色和当代价值的研究,建立当代中国画的价值标准和品质标准,树立中华文化和东方文化在世界上的整体影响;第二,加强对外宣传,加强中国美术的翻译、推介工作。对西方文化入侵进行对策性的研究,选出真正的有代表性的好作品,参加有影响力国际展,力求进入国际一流的美术博物馆;第三,加强对中国画教学的研究和教材建设,建立中国画教学评估体系,加强中国画对外交流人才的培养。

    邵大箴指出理论要联系实践。中国美术界应该敢于树立中国艺术家的形象。在遵守国家法律和国家意识形态的前提下,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学术体制,不受外界的影响。 

    薛永年谈到美术理论批评最主要的任务是构建当代中国的美术理论体系。他建议:应该按胡总书记讲话中强调的“着力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思路,破解新难题”,围绕从西方传来的视觉文化、大众文化、大家关心又莫衷一是的世界语境与民族身份等问题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减少认识的盲目性,增进理论的自觉性,用自信的姿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用开放的心胸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立足现实,用批判吸收开拓创新的意识建设中国现代文化,构建讲求核心价值观念的美术理论体系。

杨飞云认为美术应具有普世性的社会价值,但这种价值被产业化、娱乐化、消费化,缺少一种真正的精神价值。要不断追问美术的意义和价值,在创作百花齐放、多元并存的同时,一定要有精神上的追求。美术创作就是把美术的高贵性和神圣感重新放到艺术中去,它决定民族精神高度。

朝戈认同刘大为主席谈及的美术现状和困境,因而我们一定要有独立的见解,对社会现状进行分析和判断,应该树立优秀的价值观,坚守自己的立场,以先进的学术文化思想对美术价值观进行规划,这样不至于被边缘化。中国美协应该发挥作用,组织优秀的学术评价团体,进行优秀的学理活动,对中国美术现状做出明晰的判断和分析。

吕品田在书面发言中强调,要将美术的价值追求落实到中国人生关怀这一根本上,维护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是中国美术在发展中需要坚定不移的价值取向。他建议要切实打造有世界性影响的中国美术品牌,要把深刻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和审美理想,并具有深厚历史积累和广泛群众基础的本土美术作为中国主流美术的核心, 把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断融入中华文化精神,体现中华审美理想,富于表现力和时代感,并为人民群众日益接受的外来美术作为中国主流美术的中坚。他还谈到在信息时代,应当认真研究与科技最为密切的数字化艺术、事关国计民生的设计艺术、具有最广大群众基础的民间美术。

    吴为山在书面发言中批评了当前理论评论“套话多、好话多、空话多”,他认为理论批评应该从历史的、宏观的与大文化的角度来对不同历史阶段的美术发展进行价值评判,并找出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进行个案研究,充分分析艺术家的创造成就,剖析艺术作品中的风格、流派、内质等对当今美术有价值的部分;站在历史与世界的方位,审视与探寻美术发展的规律,抓住不同历史时期艺术的风格、流派、评论的要点的核心价值,认清艺术评论和美术作品共同的追求——关注人性、体现人文关怀,以时代的精神再现全人类共有的普遍情感和审美需求。

    郑工指出中国当代美术创作发展的瓶颈,是创作理论的匮乏,理论与实践益发脱节,批评只是创作的点缀和作品的阐释者。因此,中国当代的美术批评如何建构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许多新知识会带来了许多新的评价指标。要对当前涌现出的各种“门派”观念或各种有影响的创作理念及其表达样式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在创作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核心概念及相应的专业术语,推出各种理论体系,明确各自的艺术主张及语言方式,建立各自不同的审美范畴及相应的评价标准,建构知识谱系,探讨知识的普泛价值。美术批评必须在创作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寻找新的阐释空间,将目前的“门派”推向“学派”,并在学派的基础上伸张主义。

三、积极主动打造中国美术的国家品牌,推出中国美术大家和精品,推动中国美术走向国际。

    侯一民强调繁荣创作是中国美协的根本任务,目标是为人民服务,创作的目的是人的精神文明的建设。这一观念是新中国60年的传统,具有中国特色和前卫性的文化特征。他提倡美术百花齐放、多元互补,不以样式论是非,不以题材论轻重,应该给创作提供非常广阔的空间。出作品和出人才需要有组织,现在组织创作是新的课题,需要中央、地方、资本、媒体一起为创作来做工作。美术批评如果只有吹捧,没有批评和争鸣,将会走到是非不辨的地步。因此,仍然要重视和学习毛泽东主席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批评需要树立信仰,有所坚守。组织对外交流不屈从于外国的审美,拿出中国美展的好作品去展览。

邵大箴指出“十二五”时期规划中,只提文化,不提艺术,有欠精准,因为艺术有艺术的规律。对外交流中应该大量宣传和推出我们的艺术家。

    张晓凌认为中国美术面临审美创新、国际话语权、文化身份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要重新打造中国美术的时代,以国家的荣典制度推出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大家。中国美术在“十二五”期间,至少要在三个目标取得阶段性成果,第一,争取国际美术主导性话语权,扩大中国美术的国际影响力;第二,建立艺术创新的常态性机制,构建与时代相适应的当代美术的价值观、风格样式和体制,第三,让人们充分享受、欣赏美术作品。中国美术走入国际主流文化体系,应该从两方面入手,第一,在国际大展上反客为主,敢于推出表现中国价值观和审美观的作品,敢于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政府的文化部门应有所作为,而不是缺席失语。第二,推到国外的大展,钱要花到刀刃上,中国美术的国际推广,对外对内不能是双重标准。

丁宁认为,中国美术走向国际要靠我们自己,因为我们对我们自己的作品最有发言权。中国美术“当代性”的问题在于当代中国美术在国际上是“被当代”的,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对什么作品最能凸显今天的中国精神失去了应有的话语权、没有足够的评判力度。目前的理论和具体的展事都没有足够的说服力表现出“当代性”。中国美协应对中国美术在国外展览作一个彻底的调查,做出分析,拿出建议,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力量研讨相应的战略、对策和方法,为今后当代中国美术的国际形象的确立和提升把握好大的方向,卓有成效地实施具体的国际展览计划。把中国美术的展事办成当地国的一大文化事件,形成影响深远的接受效应,有必要进行一种文化脉络的铺垫,使外国人体味到当代中国美术所具有的活的、长久的生命力。

杭间重点谈到中国当代美术的海外推广战略。他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深,不同文化体之间的相互依存,越来越多的人理解多样化的发展的必要性,因此,从地域文化、风格、技巧、内容甚至展出的方式等中寻找到最佳的“特色”,是艺术推广中的大的策略。他建议:一是国家艺术行政部门联合艺术其他的艺术门类,制定系统性的中国当代艺术海外推广战略;二建立国内外策展人机制,在确定交流目标后,通过公开招聘的选择国内或国际策展人,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艺术家,系统操作推广;三重视国家间签订的文化交流协议和国际间重要展览的邀请,深层次起到积极效果;三要充分考察对应的国外的机构和展览空间,力求达到最佳效果;四是建立中国艺术中心,经常性的、有步骤地开展艺术家访问,举办不同的中国当代艺术展览;五是建立中国当代艺术研究的国际基金,与海外著名大学、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主动提供文献的有关数据,推进他们的独立研究;六是编撰纯英文的对外发行的中国当代艺术期刊;七是运用市场机制,培育本土的国际化的艺术经纪人、策展人。

    朱青生在发言中指出,中国的艺术问题是一个整体的问题,要放到整个世界艺术的课题当中。中国理论界要利用全世界的学术力量共同来研究问题。譬如借助在中国即将举办世界艺术史大会,可以建立一个世界美术研究的核心,让大家参与到中国美术理论界的工作,中国在发展自己的艺术理论和艺术策略的同时,也参与了世界的活动,甚至引领着世界有些活动的方向,这样逐渐形成中国的国家民族创造力。他还建议建立世界艺术博物馆,发展中国文化的特色,要了解什么是我们的,什么是借来的,什么是共有的,什么是特有的,通过完整的了解和对比才能获得中国文化发展未来途径。

薛永年谈及当前的中国美术推广关键是处理好“国际的跨文化语境”和“民族文化身份”二者的关系。特别提倡“中国风格”与“时代丹青”的统一,并在对外推广中采取“传统经典与当代力作的结合”,把中国当代美术与中国古代优秀传统贯穿起来。中国美术海外推广的跨文化语境的要点是艺术形式的包容,文化价值观念的自立,对人类共同面临问题的人文关怀。对外美术教育是对外推广中国美术的基础工程,扩大有中国政府奖学金支持的留学生教育,和美术家的来华研修,重点赞助其对中国近现代美术的研究。中国美术海外推广还应该辅之以美术讲学、国外写生活动和成果展览。

    李翔主要谈到今后五年军队美术的发展规划。第一,军队美术创作准备启动重大军事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从党史、军史和国家发展史的角度出发,丰富选题,拓宽思路,创造时代精品力作;第二,军队美术创作形式要提倡创新,不断关注与贴近当代性,吸纳当代艺术理念中的有益部分,打破现有架上绘画的单一模式,借鉴带有实验性质的或现代科技成果与材料结合得比较紧密的美术样式。提升军事美术作品的时代性和可观赏性;第三,新世纪军队美术要充分展现当代军人的风采面貌和思想变化,不仅对新时期军人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对军队美术的发展留下良好的精神印迹。

四、重视培养青年美术家队伍,注重研究艺术市场的作用。

     余丁在发言中指出:“十二五”期间加强对青年艺术家的培养。在未来五年,80后美术家成为中国美术发展当中、创作当中一个主要的力量,对他们思想的认识和关注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他还谈到市场和中国美术事业发展相关联。从金融危机之后的中国艺术市场来看,应对艺术和市场本身更理性的认识,重视艺术体制当中的市场要素和其他要素的研究,包括画廊,拍卖行,策展,非盈利的艺术机构,民间方面的研究,他建议筹备成立中国美协艺术管理专业委员会。

张晓凌认为,艺术市场的博弈是价值观的博弈,国家应该注重美术生态的建设。艺术市场中美术家和民间美术创作各占一半,需加强对民间美术的关注,国家应制定相应的文化政策加以扶持和保护。

    吕品田指出,在市场化时代,我们迫切需要利用市场方式在艺术领域的各个环节,形成并强化符合整体国家利益和长远民族利益的引导机制、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艺术市场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事业。在中国民间资本还缺乏足够人文判断力的情形下,为避免“异化”价值取向的干扰,国家资本和社会主流意识的积极介入同样重要。

    薛永年还指出中国的美术市场的兴盛和海外推广相关联,要探索政府体制的文化推广与市场流通中文化推广的关系,研究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把政府体制主导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与全球市场机制下的中国文化发展与中国文化安全有机地结合起来。政府引导民间收藏力量要有目标地向市场投入可观资金,用于树立自己的品牌,体现中国的价值观念。

五、专家对中国美协“十二五”时期工作的建议。

    赵卫东指出,美协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美术发展和管理的体制,这种体制对于整体规划美术事业发展蓝图、有组织的实施重大工程、推出优秀作品和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美协都应该充分发挥国家和美术工作者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出人才和作品,开展惠民活动,加大普及力度,扩大美术对内、对外的影响力。

    孙景波肯定了中国美协近年的工作成效,坚持明确的战略思想,并在前进过程中不断适应发展形势而调整和完善可行的方法经验。第一,争取国家财政的投入。美协分设的各造型门类的艺委会缺少财政支持,发展不平衡;第二,提出有感召力的美术创作思路和学术研讨课题,激发民间群体自发、自主参与美术创作活动积极性。如本届美协中国油画艺委会集思广益,策划“吾土吾民”展览,以其学术思想、组织形式激发了所在地区美术界、各主办学院自筹资金的积极性。这些经验值得各艺委会借鉴;第三,在开展国际美术交流当中,美协应掌握主动和自主权。支持民间正常的文化交流,主持国家行为的美术活动,坚持国与国正常对等的渠道,保持民族文化的尊严意识和自己的精神价值取向,在国际交流中推出真正能代表国家艺术水平的作品和作者。第四,加大对美协主办的各类刊物的财政支持,使刊物摆脱经费困境而真正具有高品位的、学术自主推广的选择性。

张元就“吾土吾民”系列油画展的创意思路和具体措施向大家作了通报。

    马书林在发言中指出,中国美协应该打造出综合性、包容性、艺术性、指向性更加明确的展览,打造出分画种、设专题、不同类别的展览。整合调动美术家队伍资源是美协贯穿始终的重要任务,要激发起美术家队伍,使艺术家站在时代的高起点上,创作出更多的优秀美术作品。他建议设立一个大规模创作专项资金,借鉴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组织操作程序,举办诸如“时代中国”或“中国精神”主题展,两年举办一次,宗旨即是激励美术家们新的创造活力,关注时代,关注生活,强调在美术作品中对中国文化元素的表现,领悟中国文化思想精神,倡导表现中国风格、中国精神、中国风采。

    刘进安建议中国美协重构权威性,成立相应的学术权威机构,对制定标准、把控学术水准、设置课题项目以及美术普及等战略构想,起到统筹布局和实现目标中保障质量的作用。一是建立课题申报项目,设立课题项目扶持基金,在一定范围内把课题申报和人才培养结合起来;二是成立人才推介机构,培养青年艺术家,塑造国际级大家、名家,并向国际间成功推介;三是提高美术批评能力,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美术批评;四是制定学术性和普及性两极发展战略,提倡高端研究与深度挖掘创作的理念,实现美术创作观念、内容、风格、流派的积极创新和体裁、题材、形式、手段的充分发展;五继续打造全国美术大展和分画种展览;六向境外有计划推出代表民族文化身份和形象的艺术,“中国水墨”可作为品牌;七打通与企业、拍卖公司、个人、媒体,以及专业机构的合作渠道。

    薛永年还建议,为了切实发挥美术理论批评的功能,除去有效地发挥美协理委会的作用外,可以扶植指导成立省级美协理委会。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出发,采取有效措施,密切理论委员会和其他艺委会的合作。宏观地把握地域大兴文化建设的时机,有组织、有重点地开展与地方合作。

    吴长江在总结时指出:2011年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由此将开启新的社会发展的格局。中国美协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中国美协以自身角度在推动中国美术的发展,在组织创作、策划展览、培养青年美术家、理论调研、美术宣传、扩大国内外影响等做了大量工作。对于全国性的展览,中国美协在不断思考总结,逐渐确定了思路,根据自身的特点组织专业性展览,在重要的美术馆、博物馆展览。中国美协在一系列配合国家对外展览中,不断摸索,调研和应对,在推进工作过程中,有所作为和有所不为的情况逐渐清晰起来。面对当代美术发展的新形式,美协提出明确的主张,呼吁美术家深入研究优秀作品产生的内外部条件、建立中国的文化自觉,这是十分重要的学术问题。在国家“十二五”开局之年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刻,中国美协将始终把工作重点放在办好、办精主要展览上,将精力主要集中在出佳作、力作,推出大批新人上。同时,面对大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美协也将更有力地抓好美术普及工作,开展诸如“版画进万家工程”等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美术家始终要把自己作为一名劳动者,把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放在首位。社会关注美术家是好事,但应把重视和关心放在作品上,而不是用行政替代艺术水平,也不能盲目地让市场牵着美术家和大众。

 在新的一年到来之时,中国美协希望全国美术家团结一致,在深入研究创作问题、把握美术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通过美术的语言表达、视觉形象的塑造,充分表现“中国气派”、“国家形象”的精神气度,把中国的美术事业的发展推向新的高潮!

 
 
中国美术家协会 | 中国书法家协会 | 中国美术馆 | 中国美术院校网 | 中国书画信息网 | 全国美术出版网 | 荣宝斋网 | 书画拍卖信息网
页面版权所有: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 ICP备10054186号
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法律顾问:张建国[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

Published at 2013-10-19 9:37:45, Powered By 华企立方(丁川 15017333745 qq:100538511 email:qcjxberin@21cn.com bbs.yibuban.com)